妹妹在圖書館看到一本書《廚房裡的小科學家》,這麼精彩的書竟然絕版,還是你厲害,在東湖圖書館找到了一本,幫妹妹借回來,她喜出望外的馬上一直翻,對她來說,可以自己用微波爐操作一些小小點心,很好玩也很好吃。你們在前天第一次嘗試微波爐自製洋芋片,先將生馬鈴薯切片,第一次切太薄,蓋上蓋子,再加了油,照著微波二分鐘,就烤焦了;改良版是切厚一點點,不蓋蓋子,不加油,就弄出來了,兩個孩子都拎著一小片跑來房間叫我一定要吃一口,吃起來比洋芋片還健康,馬鈴薯氣味又濃;昨天妹妹再一次自己微波請她爺爺奶奶吃。
細細的想,細細的想,昨晚終於被我想出了一個有趣的模式來推教育電子報,我打算在購買899月訂閱費上面再多加一個欄位「學校名」,這樣子的做法,瞬間將它價錢拉低了,也讓購買者多了一個購買誘因,這是我過去孩子讀的小學的志工團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的那些有的沒的的「經驗」現在全都派上用場了。今天再次暫停教育電子報一天,最快下星期再恢復,讓我好好的細細的朵朵剝開,想個清清楚楚再出手。
昨晚也大豐收,另外幾個可能的獲利模式,其中,何老師的正式課程我已經勇敢地推出去了,在這一屆,寫得清清楚楚,扣除成本後所有的獲利將變成圖書禮券發還給所有付費者,「在這第一屆裡,沒有單位或個人會從中獲取私人利益」。這實在是一個驚人的決定,我明明非常的需要收入,但是,還先把東西做起來,做得好,未來課程有機會再來獲利。目前十人付費。我也開始找第二堂課、第三堂課,第二堂課打算和自學相關,第三堂課或許是上次談過的心理系教授。
連書本也有獲利模式了,今天將此書封發包給我們設計師,將這本書名取名《若能再次遇見你》,這再次是Eric Clapton天堂的眼淚改寫的句子,敘述可憐的見不到孩子的爸爸媽媽。怎麼呈現這些爸爸媽媽的故事,它可以是一本雜誌,但我更希望它是一本小說;我會開始寫這樣的小說,不斷地寫不斷地寫不斷地寫,本身也變成一個模式。
今早特別的寒冷,降到了18度了吧,心就緊張,萬一心臟病就什麼都沒了。非常小心的起床,非常小心的喚醒哥哥,幫他拔了矯正眼鏡,弄好早餐,送他出門。今天我們開始認真看待他的午餐,拒絕任何他想自己買東西的理由,第一天,你給他帶了蕃薯(蒸了後就變成「蒸地瓜」但他今天仍然吃冷的),除此之外你還為他切了芭樂,加上一些乾糧。
一早來剪頭髮,10點開的我9點59分就到,遇到曼都董事長賴孝義,十幾年前曾與他演講同台,十幾年足夠讓一個老董事長變得更老,他穿著藍色西裝,腳穿運動鞋,獨自一人相當快的爬上樓梯,店裡的燈都還沒開,他已經走進了黑暗裡,員工看到也不驚訝,老董事長說,今天是妳值班呀?店裡播著水晶音樂,輕輕點點的旋律,每一聲都只有一個音,這一大片帝國的董事長就在叮叮咚咚的音樂裡,靜靜的讓一個小弟處理,腳微微的搖動,時間靜止了。
可是我這裡的時間並沒有靜止,我的時間愈來愈不夠了,這些壓力對我的髮量絕無幫助,髮量愈來愈少了──今天是為了這幾天及這一兩週上台、上節目而來理髮,每一次的上台,都幾乎是最後一次看起來「還有頭髮」的樣子了,我想今年冬天應該之後就沒了。
今天讓你開車載過來,我更自然、更放鬆的坐在你旁邊,好幾次我都忘了是你在開車,自己滑起了手機,也不幫你看路上危險,可見你已經開得相當穩了。剪完頭髮,打電話給你,你叫我站在遠處,車子隨後轉角過來。接下來我們要去哪裡呢?我大概也是會問你:接下來要去哪裡呢?想到以前我都會幫你安排,都會認真想想接下來哪裡你最愛、你最想,交往一久,就變成全都交給你了。我的每一句「讓你選」其實也是兩人相處上的一種打混不是嗎?突然覺得慚愧。
我們來到台北101大樓粗大的腳邊,隔著信義路,這裡有一片可停車的空地,大概是最後一片空地了吧?連停車場都切成好幾區,可見這裡地主多麼分裂,才蓋不起大樓吧?眼睛所見,處處是豪氣住宅,它們不必蓋到十八層樓高,只要蓋個典雅的七層就好,七層的每一層都不馬虎、都樓中樓,窗子高高的,都兩三層樓高;窗子看出去就是粗大的101。我們從停車場走到星巴克,這是以前的看見台灣基金會的樓下,比一般星巴克更有氣質,裡頭坐著兩位好像外商的女性,跟外國主管打招呼;你說你認識其中一位。這裡的每一個地方都讓我有點窒息,再走到旁邊的N.Y. Bagel見了同學。
上次在這裡和同學與她女兒巧遇,已很久很久很久沒有坐下這樣說話,如今我們在意的都是孩子的教育。一開始我先更新一下我在做什麼,廣告公司、離婚,同學竟都有在follow,很感動;想請教自學的我也覺得找對人了,同學對自學的方方面面非常了解,她的回答讓我對這樣教育方式的有信心───因為這產業全都是智慧啊,這些家長自己都還在學習,是最尖端的一群啊。且,同學分享,到了高中再轉至自學都還來得及。而之後為什麼上大學不見得重要?因為這些自學的孩子,在高中時代可能便已和社會連在一起了,有的才高中生就已經在做國際大廠的案子,這樣來看,大學或研究所等真的就只是「一張學歷紙」而已。我們談了兩個多小時,覺得還不太夠,但我這裡到底要做什麼事我自己得先整理清楚,這週末太忙亂,得到下週大概才有餘裕整理,應該再一次與她討論。
到了晚上,我繼續看女兒介紹的「屍人莊」小說,前天我還在第50頁,今晚我下定決心將它看完,開始快速的往前,進行了一陣子以後,劇情突然出現了「殭屍」,我看了半天確定這並不是什麼人類演的或是魔術,而是真正的殭屍;這麼有人氣的一本小說,原來是如此的新型態,不介意有殭屍的出現,不介意真實性。這位現在應該很紅的推理作者今村昌弘其實也只是1985年出生、也沒多年輕,顯然很中年輕人的胃口,我家小學生女兒看了完全沒有違和感,問女兒,妳不覺得怪嗎?她說現在已有複製羊,動物頻道也都講過昆蟲變殭屍,所以沒有太奇怪。這推理故事有幾段在解開時真的會讓我毛骨悚然,比方說如何開鎖,原來這是偷偷地換過了鎖卡;還有如何讓受害者送到一樓給殭屍咬了卻確保不會有殭屍跟著上樓?另,原來其中一位受害者是被變成殭屍的女朋友所咬死的,這些點點滴滴片段可能都是作者實力的呈現。還是一句話———身為創作者,能有了兩本大紅的小說,寫起來就順多了,每一本都會令人期待。
但我不也是令人期待嗎?但我總是不再繼續做我該做的第二本、第三本。我總有更宏大的想做,結果就亂跳、亂跑,愈做愈小,愈做愈小。這就是我一生的註解了。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