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期的初始,精神飽滿,空間中也是滿滿的氧氣,氣象報告說一整周大部分是雨天,但今年呈現出來的還是大太陽;你看報導,本地已連續八十幾天皆超過歷史平均氣溫,今年是超級暖冬,對心臟病來說是喘息機會,調養身子再一年,準備好以後再來遇寒冷。
你同意了一早就去「異地工作」,今天是不必發行銷電子報的第一天,空出了夢寐以求的時間,依上次規劃的新電子報,星期一要做的應該是從上週收集到市調資料去寫一篇梗文出來,但早上還來不及,在汐止的遠雄這棟外面四樓挑高好十幾公尺以上的超寬大大廳的咖啡座坐一小時,進去再坐在挑高近十公尺的大玻璃窗旁再多坐一個小時才寫完文章們,清除了幾篇小文章(除了書以外),還是來不及寫出新電子報。
來到Costco,我再次在這裡大螢幕的廣告裡面看到老協珍,老協珍現在應該很開心吧,每天從大賣場傳來的銷量報告,都是嘩啦嘩啦的收入,偶爾數字下降的時候再想辦法拉回來,數字上升的時候再留意產能穩定及衛生與口味維持良好,收入是不會停的。等到我有這麼一天,我就會知道這才是賺大錢的方法、掙到一棟大房子的方法吧。絕不是用什麼電子報,一個月一個月的來吧。但我的心不夠強壯,好像沒有辦法做一個專案撐在那裡等成功,連現在大賣場外突然而至的滂沱大雨都下得我一身臭臭黯黯的了,我只能雙手握住大賣場推車的橫桿,怔怔地望著貨架,繼續的往前推,直到塞滿那車,付帳。
想想,如果幾篇文章有了不錯的結果,假設,有五個單位來找我演講講這方面的,我一定會以為之後就OK了。但事實是,這對財務一點幫助都沒有,也不可能形成一家公司開始請幾位員工,更不用說是比我以前搞的廣告公司更規模化的經營,做到比接案公司還大,所以我真的要搞清楚到底我現在在做什麼,不是一直覺得「完成」該做的事就好,我不能只當一個好學生乖乖的,現在沒有老闆會給我收入了啊。
在Costco今天破紀錄買特多,試吃的攤位,除了巧克力布朗尼明顯的不能買之外,其他的我們嚐了一點之後都想買一點,但在Costco是沒有「一點」這種事,一次都是一大箱。那片鮭魚尤其,煎得半生半熟的這麼可口,想買,就得買下一張看起來比人臉加兩隻手掌都還大的鮭魚片,一整片1000元以上,回到家才發現切成五塊後一下子就吃完;我還買了流口水很久的泰式青木瓜海鮮沙拉,有蝦子和花枝,一大盒300元,也是回家後一頓就吃完;這個地方讓每個人都變成購物狂,神奇的是,裝進冰箱以後,慢慢的煮出來,還是比外食便宜───你說,這星期開始我們要限制外食的量,要開始記帳了。
處理完小文章,面對就是「大文章」(書)。這本書,讓我苦惱了。當書還沒成,我可以寫得很快,但當它一旦成形,我就不想改了;若要打掉,吃回頭草,更是難以說服自己。我試著閉上眼睛,將那已經寫的八萬字都丟掉,試想,如果要寫一本鼓勵大家離婚以後、如何重建自己一人的人生,我會怎麼寫?想到之後,張開眼睛,馬上開始寫,洩出到整個電腦螢幕,就對了。
等著妹妹下課的時候,車上想了一下,回家後就馬上投入寫作,從下午四點寫到不知道什麼時候天黑了,繼續寫,寫到這個黑已經黑得深不見底,外面發出聲響,下起大雨了,我繼續的寫,很不錯,以為不容易的,經過一點修改瞬間的完成了一些,再出來繼續往上增加,不需要刪減,讓我放心很多,原本預計一個月修完的書,或許不需要這麼久。待我完成兩章先給總編那邊確認一下。
我覺得我的問題在於「完成慾」太強,而不是「變好慾」。在我的人生中,目前所有的成功都是因為我喜歡「完成」,想要完成的我會勉強自己奮鬥去做一些事情,而我的目標,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完成它」,或許更厲害的是在「不可能的時間內完成它」,這就是標準的乖乖族、好學生、上班族的標準心態。
可是要Push到真正的成功,「完成」絕對不是方案,而是「更好、更好、更好」,一種貪婪,一種強迫症,一種想要壓倒人至完全倒在地上的渴望,看,我還是可以想像那是什麼感覺,但我也清楚知道我自己完完全全沒有那種慾望,沒有那種動力,沒有那種貪婪。我只想「完成」然後完美,噢老天,這個致命的問題不知犧牲了我多少青春歲月,放棄了多少美好機會。隨便舉個例,當初每天寫部落格,演講邀約、採訪邀約一直來一直來,我永遠把外面邀約視為「第十件事」,最重要的前九件事是寫完今天、明天、後天……的部落格文章。問題是後來認識我的人,大部分都沒看過我的部落格,要看也是必要的時候才看,他們只看到媒體報導,或看到我在台上演講,才認識我,但我卻視那些為我的延伸,不想貪婪的把它變更大、更多、更驚人,甚至我覺得演講跟訪談都更容易「完成」,簡報就濫竽充數OK啦就「完成」拿著上台去了。我一直誤以為真正重要的給更多人看、留存更久的線上版,希望好好全力地做,全力地「完成」。
結果,我就永遠停留在一個線上的作家,所有的機會我都沒有好好把握。或許現在仍是一樣,命運也不會變。
訪談更多的人,是一個很好的目標。不過,儘管我前一個月訪談非常順利,約了,就如期採訪,現場的、線上的,順順暢暢的聽了兩個小時,我的心理不再像離婚前一樣充滿恐懼,沒有被悲傷給沖倒,也很快及時在訪談後就騰寫完稿,整個流程很好、很健康、很專業,不過,這個星期,就不順了。
因為我要訪談新的一批,不像前一批已被紀錄片訪談過,已經敞開心胸,豪氣的答應我文字採訪。這新的一批是剛剛認識的,他們紛紛表示「再考慮一下」,並非對我不信任,而是對整個「被訪談」一事情須再考慮。想想當初我碰到了如今過得這麼好的一群離婚老爸,當年不也是一樣的情形麼?當他們第一次被採訪,剛經過那麼可怕的事情(離婚、官司、看不到小孩),每一個人都是充滿著疑慮,即便對我的動機不質疑,也對後續訪談(即便匿名)可能發生的harrassment感到不安,那是一個直覺的、被訓練出來的敏感度,而他一旦說「再考慮」後,就因為官司什麼的,不會再回來了。也就是說,找訪談的人,將變成我最辛苦的事。意思是說,如果以後真的要以「訪談」為主要目標,一定要把這個流程弄順。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