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市場中有一奇景,就是雖然離婚者從年輕開始就一直在自己眼前,甚至自己家裡父母早就離婚的,但是,結了婚然後離婚,絕對不是任何人所準備好的,絕對會造成極大的失落感,而那種百分之一百會發生的嚴重失落感,發生在至少全球10%人口中,這是絕對絕對的大痛點、大趨勢,沒人可以想出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來解決這個痛點,只能靠NGO、NPO幫一點點。
Elon Musk四處找人類實際痛點,在各痛點上開一家公司解決問題,我眼睛已看到這麼明顯的「心理上」的人類痛點,為何我不能開一家公司來解決這個問題?
昨天和創業的朋友聚會,萬丈雄心再度升起,志業、志業、志業,滿口都是志業,別再「志」下去了,我別忘,「成功」才是最重要,只是上上上新聞、邀邀演講,得到幾個受惠者的由衷感謝……只能讓自己開心、讓家人開心,沒有用的。我與英雄爸爸公司仍在找尋那個最偉大的商業模式,這個尋找本身,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才是我生命還有我有限的財力所應該投注之處。而當我投注到此,我也就不會失落於什麼「過河拆橋」的問題,我會專注在創造更高的、前所未有的巨大!當它被創造出來,萬丈光芒扒開漫天烏雲,我才是一個事業家,才讓我過往多年的尋尋覓覓的創業有了最終的結局。
你轉寄Facebook有一人來信到我粉絲團,原文如下:「好奇私下問你一些問題。其實看你文章很久了,但就是有一點我一直想不透。為什麼你經歷過這麼多失敗,離婚,沒朋友,沒錢,還可以寫出這麼多似乎很有道理卻無法印證在自己身上的文章。就是你的自信心從哪邊培養的。我最近很沒自信想找回自己的自信心。想說請教你一下。謝謝。」
這問題好像問梵谷,你這麼失敗,畢生中一幅畫都沒有賣出去,為何還有動力提起畫筆在短短10年畫出高達2100幅畫作,平均每1至2日完成一幅,持續10年之久,你是怎麼「有自信」做得到的?
自信是「額外」的感受,有自信或沒自信似乎是潛層的。我離婚的時候,我會「痛苦」;當我沒朋友,我會「寂寞」;而當我沒錢的時候,我會「驚慌」,但痛苦、寂寞、又驚慌的我,並不會跟著「失去自信」,更不應該無自信到沒辦法用我多年的經驗與智慧去繼續寫出有洞見的文章,自信本來就和它們無關啊!也領悟,雖我在日記把自己寫得慘兮兮的、好像很糟,但我或許早在從小到大及年輕的時候幹了太多好事情來累積了所謂的「自信」,這一兩年的確是我人生低落處,但,嚷嚷「沒朋友」,不致完全沒有,嚷嚷「沒錢」,也不可能不看到過往創業成功所積累的金糧(不然怎能全職在家照顧小孩、不必工作)。我努力的掙成就,成就也總是回應了我;或許我的自信是這樣來的。
也警覺,原來當我如實將我自己最自然的一面表達在公開文章中,把我最孱弱的一面不羞不愧的寫,在一些人的眼中,此人(我)就是「失敗」到一種「不應該有任何自信」的程度了嗎?當我公開日記,讓自己透明、不遮不掩,就為我埋下了「失敗的人」的形象了嗎?原來,在東方,個人形象竟多麼建立在「表面」上,難怪靠貸款都一定要開一輛Tesla出去,這樣,每個人都長得一樣,開一樣的車,拿一樣的鈔票,不會覺得很無聊嗎?成功、錢、朋友,是大家共同的價值觀,也是我所追求的,但它卻沒辦法給我生命的動力;一百年後,地球上的所有人都會換過一批,我們在意的眼光通通都將不再,但,這部日記卻還在。單單因為這部日記,我就應該要「很有自信」了(笑)。
早上來到這幾年都很照顧我的「城男舊事」,領走上次參加「爸爸來」的攝影照片,順便和主任聊天。真的很禮敬他們,主任閒聊透露此工作大家薪水其實都不高,但工作本來就不是只有拿薪水,其他的回饋更重要;對他們來說,進行這些男性的心理建設工作,絕對是台灣乃至全球的先鋒,每年的預算繼續編列繼續執行,每年都又再做了更多、以往從來沒做過的事。我和主任討論我自己接下來明年想做的幾個方向,原本只是「方向」,和主任聊了後我自己心中也反而更清楚了:一、一定要觸角伸到國外,或許找來國外幾個單位辦一場線上研討會,主任建議設定主題,討論某男性議題。二、辦一場類似TED或中國好聲音那樣的互動式錄影,讓看不見孩子的爸爸媽媽都可以上台。三、做更多的研究,或許可以形成一個線上媒體。這已是一週來連續第二次想到做媒體,但以後「媒體」變什麼我都不知道了──我自己在2007年寫的《搶先佈局十年後》一書早就準確預測現在一般民眾的閱聽將「完全只看素人」而不看任何媒體(即便線上也是),在當時那是絕對不可思議,現在完全成真;我自己預測此事,自己卻沒有跟上。
另一個聲音則再次重重的提醒我,不要做媒體。從自媒體出來的我,Mr. 6,所有的自媒體該有的風光都體驗過一輪(也記在日記裡了),結論是,每天出作品,吸引一批讀者,也因為每天「卡時間」而失去更多創造更大作品的機會!每個熱門的自媒體版主都會誤以為「只要每天寫、寫40年」,就可以持續他的影響力,讓它更大,NO,不會的。我突然感到哀心,那些目前檯面上的、現在正在寫正在拍正在畫正在錄音的自媒體們,每天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在讓自己「浮在水面上」呢?只要他們繼續「卡時間」經營,就幫我卡住了更多的潛在競爭者,讓我有時間在藍海中做更大的事。
主任分享了一個專業的說法:「三級照護」。像我原本所關心的那些看不見孩子的爸爸媽媽,這個叫做「第三級」,最嚴重的,然後現在機構大部份都是關心第一、二級,做前端的教育,或已初露問題時的提早解決,我也分享給主任,我因為聽見很多「媽媽」的故事,心裡非常觸動,會開始男女都做,主任認同,在二十一世紀男女還沒完全開化的時代,每次一講「爸爸看不見孩子」七個字,大家一聽到「爸爸」二字就說我是性別主義,再也聽不到後面的五個字,但如果我叫「爸爸媽媽看不見孩子」,大家就會去看「看不見孩子」這五個字,讓我想推廣的可以實現。
昨天的創業家朋友聚會,讓我更加確定,收入還是最重要的;我佔了最大市場(離婚市場),不囉唆,一定要快速最大;要掙收入,和主任提的以上三點都不是,那是我自己必須再思考的。
「我發現我在一年級的時候,覺得六年級很大,當我到六年級的時候卻覺得六年級很小。」妹妹和我分享她的心得,我笑,同樣的道理,當我34歲的時候覺得43歲很老,當我43歲的時候我覺得倒還好。妹妹說,不會,當她來到像她爸爸(我)的43歲的時候,不會覺得還好,而會覺得自己快要死掉了吧,「因為,」妹妹說:「你都這樣講啊!」我嚇一跳,快快和妹妹解釋那是因為爸比心臟真的不太好,才覺得快死掉。
覺得自己好好的,也就好好的,覺得自己不好,就是不好的。人掛掉只是一瞬間,可是覺得好好的或不好的,卻會跟著我好久好久,還會影響到兒子女兒對人生的觀感,不可不慎!我心裡有時候不小心那樣子悲觀的想,那就算了,不要再讓女兒感受到了──心臟的事,我還真的該「更有自信」一點。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