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思考凌亂,謝謝你,今天補班日,你試著取代我做早上的家事,從小孩子起床、早餐、幫孩子拔眼鏡你都做了;等到你都做了,我沒事情做,我才開始意識到────這段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時間是多麼的美好呀,很累,是的,早上硬要比孩子都更早就從自己床上爬起來,叫醒兒子,送兒子出門,再叫醒女兒,送女兒出門,中間只有最多十分鐘休息時間。晚上接孩子回家,他們吵吵鬧鬧可能讓我的血管瞬間狹窄,但他們熱鬧以後轉過頭面向我的第一個目光,或他們充滿期盼的「爸比!」的喚聲,抽動了我天生的神經,那是,用什麼錢都買不來的大療大癒啊。

這麼多的孩子被家長送到學校,我走路的時候,看見的是其他走路的家長,當我開車的時候,看到的就是其他開車家長的「車」。老天,這條小路的車,幾乎都是雙B的、四個圈的、勾勾的名車……這些家長的年紀與我相仿,有的老一點,我現在看到他們所聯想的就是───他們的心臟仍好好的,他們的事業,難道不讓他們緊張嗎?為什麼他們就可以好好的,我卻要越弄越糟呢?

是特質,某種特質,型塑了我們的一輩子,決定了我們去哪裡、做什麼、娶了誰,命中註定。而能夠改變這些註定之命運者只有我們的原生父母,但我們的原生父母本身也被某種不知名的力量給影響了;我的父母已盡他們之力了給了我一個與眾不同,不只在心理,還為我打造一座橋,非常非常大的橋;父母只負責種下種子,剩下我得自己長,很抱歉後來長出了一隻43歲就有心臟病的男子。

容我再烏鴉嘴一下,如果不幸,在自己孩子11歲、13歲時候離開,等於是我自己的爺爺當年過世的時間,或許更早一點。表面看起來這兩個孩子已經很大,懂事了,但從我現在43歲來感受自己的爺爺,會覺得他已是如此如此早之前的回憶了,已模糊到無法跟著我在我心中的正中央一起度過長大後的點點滴滴,最後是我的奶奶跟著我們到加拿大,回來台灣後她老人家在爐火上煮著可口的紅豆湯圓,為了老人家到醫院去急診,而早了20年過世的爺爺,卻好像好久以前前一個時代的親人了。

唉。你問我是否遺憾?我也只能這樣子慰問自己──我留下的每天錄影與文字,已經比其他人多很多了,我盡力(留下)了。

你冷靜地送孩子出門,到了學校兒子又打過來,看到兒子的名字出現在我電話上,我竟欣喜若狂。原來他只是要告知我今天不會晚下課,這樣子我可以準時來接他,突然想到,我爸媽在等我電話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種心情呢?怕父母囉唆,我喜歡用文字訊息,平常忙其他的,訊息也不太及時回,大概是看太久沒訊息,父母就會貼一些他們看到的文章給我們,就讓我們更沉默了。群組可能好幾天都沒有我的聲音!突然想到,我的父母一定也是這樣子的在期待兒子(我)的訊息,而且最好別是訊息,最好是電話,不是麼?當他們看到我的名字出現在電話上,一定也是和我看到兒子的名字一樣的感受呢。

昨晚到今早,右手的虎口熱熱的,右手手心的多肉的地方、靠近姆指的,也熱熱的,蠻明顯的,好像發出熱氣,沒有痛感,沒有不適感,從未有的。我猜這是硝酸鹽類的血管擴張劑(長期心臟病藥)的副作用?昨天晚上我沒有吃鎮靜劑,有個打算───戒掉咖啡因,再次戒掉咖啡因。醫生並未叫我這樣做,我也覺得為了「快樂」不必這樣做,但,我要快樂的活到最後一天?還是盡量的拉「遠」我的最後一天?我要後者,我要後者。我不是一個沒事做的老人,我還有太多的責任。

是不是該暫停行銷電子報,真是一個難捱的決定,每天寫案例對我來說已超出可以負荷的,可是它是主流的主流,在商業的時代裡是一個無庸置疑的收入模式,而且我熟的不得了,所以,我雖已掛在那邊說「我要再思考下一步」,這次也都說要休息一下了,但是今天想一想,還是繼續了。為什麼繼續?因為收入還是最重要的,有可能也是因為今天在其他志業上有了長足進展,開始約時間進行《看不見孩子的爸媽》一書,離開咖啡店的時候,不小心拿到別人的雨傘,手上多一樣東西竟不知不覺,到底自己在幹嘛。

此外我今天還停吃了粉紅色的鎮靜劑,希望能有精神一點,昨天太誇張,沒有咖啡因就一天昏睡打盹四、五次,沒吃粉紅藥就精神好多了,只盹了一、二次。接下來再次重啟健身。下午來接孩子,我們開心來到Citylink吃了這邊一間新的「新丼」………今天哪裡不一樣,就是吃完晚飯,已盡量在餐廳呆很久了,卻仍有一小時才看電影;以前時間算剛剛好,怎麼今天如此悠閒。自己察覺自己是不是萎靡不振了?從來沒有這樣子過。後來才有點知道發生什麼事了,我刻意把自己的動作變得很慢很慢,思緒變很慢很慢,在熱鬧的地方,我看地上;旁邊怎麼著急,我自顧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從前我是家人中負責講話的那一個,我喜歡給大家最大的熱鬧,但今天,帶著家人,我變得不太講話了。

晚上看哆啦A夢電影,這電影我好期待,不只因為每次哆啦A夢電影都極為感人,也不只因為這次兩個孩子要求看日文原始版,而是每一次的電影都是一次確定會留到好久以後的回憶。我們一定會記得在哪裡看過某部電影,比方說在美國、加拿大、還是台灣,但我們有時候都會忘了「同誰一起看」。孩子們比較不會忘記,他們總能講出是和爸比,那一次,旁邊還有誰,是和爸比媽咪,還是和同學及爸比(有一次是這樣)。目前帶孩子來看幾次電影,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兒子看人生第一部電影「鑑真大和尚」,是我帶他父子兩人看的,看沒多久他就睡著了,看完後去吃綠豆薏人。二、帶女兒第一部電影是玩具總動員,忘記是幾代了,是一家四人一起去的。三、好幾次只帶哥哥我們父子倆去看電影,有一次和Charles叔叔,有兩次和他的小學賴同學,一次他自己和同學去看然後我自己帶妹妹去看另一部。

哆啦A夢電影都同一套路,這一次的開頭比以前更像給更小年紀的小朋友,後來才算愈來愈好看。可看出商業的氣息在,它又打了一張安全牌(恐龍),希望小朋友們出來看,也沒有太驚悚的劇情,整部電影沒有壞人,最後的溫馨程度我認為不像「大雄的祕密道具博物館」的友情,或「大雄的金銀島」的單親親情還要讓人激動。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