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醫生的感覺就是,接下來不必再看醫生了、所有的追根究柢的追逐暫時休止,接下來就是拿藥,吃藥,等著(但願是)多年多年以後某一次的心肌梗塞,就這樣。的確「一輩子吃藥」聽起來真的令人不太開心,可是,很多人都是這樣子吧?如果得癌症,復原期間應該也是一輩子吃藥嗎。若我有甲狀腺問題、高血壓、糖尿病應該也要一輩子吃藥吧。勸自己,昨天並沒有得到什麼新的重要訊息啊,有什麼好沮喪的。
南港的中信大樓的對面正在蓋兩棟新大樓,又寬又高,一棟已鋪上玻璃帷幕,另一棟還是鋼架;總喜歡看著正在興建中的大樓來「立願」,讓它蓋起來之時,我一定會成功呀!但這次看這一棟(可能是三井outlet)這麼快的蓋起來,我看我是「來不及了」;我現在動作更慢,人生第一次我人生不再是往前趕著「45歲前要完成什麼、50歲前要完成什麼」,人生第一次,覺得人生是「倒著走的」。
什麼叫「倒著走的」我也不知道,現在設定目標,設定45歲要完成什麼、50歲要完成什麼,好像都沒有意義,怕我根本到不了那歲數,所以現在只能設定「儘快完成什麼」,頂多設定「今年底完成什麼」。
今天是週五,寫完文章就輕鬆了,早上來銀行辦事,這趟是為了接下來全球變動所準備的;納粹德國發起二戰的當年大家都不相信,直到戰後才由俄國人發現了猶太人毒蒸氣室;和平已久的人們總沒有準備好,以為世間什麼都拿不走,以為所有機制都很堅固,銀行不會倒,契約不會毀,人都會被保護,人類似有無形的力量讓大家保持禮節?但,事實上,只要在心中模擬一遍就可以知道可能可以先做些什麼──這次來銀行主要將台幣換成其他幣值,沒有匯出國,如律師說匯出國恐怕匯不回來,在國外只有剛開的帳號,沒有已用很久、可以網銀自動轉帳的方便帳號,又沒有信得過的人,只能把錢留在這裡,將錢「轉匯」至同一家銀行的外幣帳號。這問題我問了好幾次:「如果台幣貶值,外幣帳戶的錢應該都不會影響到吧?」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也猜得到,對方的答覆肯定是「不會影響到」,但我實際真正心裡想問的是──「如果發生戰爭,台幣崩盤,銀行資產大減,銀行不會倒閉吧?我外幣帳戶裡的錢還領得出來嗎?」這個問題,我若真斗膽開口問出來,一定被對方笑死了。
行員自己問我,為什麼要做這筆,我坦白說,我比較保守啦,怕局勢不穩,怕全球波動、怕可能有「紛爭」、怕可能會有「衝突」………我講了好多形容詞,對方竟然一團迷霧聽不懂,用一種詫異的表情禮貌請教我:「你在擔心的到底是……?」我心想,奇怪了我們都看同一批新聞報導,雖然我的確很久都不看電視了也沒在追蹤新聞,但為何這裡的人可以對「和平」的信心如此堅固?一開始的老行員一直對我說,這時候匯率的話,投資什麼較好,很多客戶都在買澳幣哦……心想我已經講了好幾次,我今天目的不是要投資貨幣!但老行員一直都活在和平的思維中,點了頭,然後開口仍講最近房市、貨幣,哪裡可以投資。我攤手。「等一下等到號碼到,我問櫃員好了。」我說。
我哪有錢可以投資啊。我就是沒錢,才怕錢都不見。當我真的直白說,抱歉,我怕兩岸打起來,對方才好像非常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個啊。好像這件事從來不在他們心頭上。然後他們也開始表達他們(個人)看法───年輕行員的認知就是:「不會打。」這麼簡單,就是不會打。輪到我滿臉的訝異,對方才補充,如果真打,應該也是很快就打完了,三天、五天,不會像二戰那樣子。他們還說他們倒很想看到大陸和美國打……唉,我很羨慕他們的樂觀,這正是我所需要的;長期下來我一直很欠缺這個,比欠缺維生素還糟糕的欠缺,因為,缺維生素頂多是嘴破皮膚差,缺了樂觀卻讓我有了──心臟病。
也因為向來悲觀,所以才在一年多前出國的時候,在國外開了帳戶,至少有地方可以匯出去。另,我會將這筆現金也分給爸媽與弟弟,讓我們三方持有這些。今晚覺得爸媽似乎心情愉快,我想是它帶來的安全感吧?雖然這錢少少,但帶來了安全感,就是價值。
當我們覺得脖子上的圍巾不太舒服,一旦感覺到那個不舒服,此後就會一直覺得脖子上有一個異物。你叫我說服自己脖子上沒東西,我就是沒辦法──我現在就是一直覺得心臟有個東西,叫我裝作它不在,也沒辦法。我今天緊張了幾次,沒有發作,連0.5都沒有,但我以前好像根本不會察覺這緊張。
不過,反思一下,我其實已給自己一個相當「真空」的空間了,看,已經多久,我沒有看每天的新聞,以前是不看中文,現在連英文的新聞都不看了!以前只不看台灣新聞台,現在連「文字」都不看了。但我今天仍然被孩子刺激了好幾次。
我和你今天討論一件事,那畫面有點感傷───如果我「掛掉」,依法,孩子的監護權就是前妻的,這表示什麼呢,表示我們這一年來的這個家,你跟孩子的回憶,爺爺奶奶每週三、六過來看孩子,可能都終止了。這一年好像是一場夢,我相信,對孩子來說,離婚初期他們經歷了苦痛,但隨即之後搬來這個小了一半的全新之家、睡在他們自己設計的IKEA高腳床房間,每天整理得乾乾淨淨、每天都是歡言笑語,這一年,應該是大家人生之中最美好的一年吧?對我來說也是吧!剛剛女兒坐在前座,我們一起去接她哥哥,這趟今天跑了好幾次,幫哥哥送課本;我們這一家人,用屬於我們這家獨特的方式,在過著這一段我們都知道最美麗的人生。
對歷史的癡迷在今天又到了下一個階段,一直在看民國史的我今天入手了一本你幫我訂購的《文明,西方與非西方》,這本書通篇拿西方世界與中國的直接比較,從明朝開始一路比過來,非常精彩。我不確定我是否念得完,但我一邊念的時候就已經一邊降低了我自己對現世的挫敗感,知道現在的和平與不和平,全都是十四世紀、十七世紀、十九世紀……you name it的重覆版而已。但人類最慘的瘟疫也只奪得走30%至40%的人口,人類依舊存在。只可惜的是,歷史看來人類文明進步的關鍵「不鎖國」,現在又開始「鎖」了,而且帶頭鎖的是美國,和以往截然不同,川普不只創造了一些事,他竟能將全人類進展整個轉了U-turn彎,以一夫之力而完成之,這點,和前幾任美國總統比起來,不得不說,他還真的是另一個層次的巨人地位了。
歷史本身也和鎖國與非鎖國、左派與右派一樣的擺盪,我收到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看了第一篇,講兩戶人家其中一戶讓出養子,感覺到他故事所架出的嚴謹感。但我想的都是,一定是他所在的政治型態讓他可以留在歷史。我好奇的是,那我所知的2020年現世這批人中,又有誰可以留在歷史?從我現在的視角,完全看不出來,沒有一人是特別受尊敬的,名人之多,多到我們記不起來,每天上新聞的人都不一樣,都不是屬於某組織以致可以找一位做代表,每位都是自己的代表,那,哪個名字會留下,給2050年,或3050年?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