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領悟,小時候最初,我之所以努力唸書,原來是因為我想有個「充滿安全感的上學日」,一路下來,這份對「安全感」的追尋好像從來沒有停過。
早上送女兒上學,忘了帶手機上來,獨自一人搭電梯下到地下室,取了手機,鎖了車門,嗶開安全門,按了電梯,慢慢讓電梯纜繩,呼嚕呼嚕的將我這個七十幾公斤的軀體往上拉了二十公尺左右,在靜默中,我發現,我的人生沒有快樂。這不是說我現在不快樂,而是一種突然間的領悟──我的人生似乎缺了快樂的方法。
因為長期下來,我都(誤)相信,我的快樂,就是當我完成「進度」。不幸的是,剛追好的進度隔天就過期,明天又有新的進度得交。追進度到底為了什麼我自己也不清楚了。是否就跟當年念國中的時候一樣?早點做完,早點確保明天可以得到那種安全感?如今,如果不做,明天並不會有老師處罰我或同學笑我,那個安全感根本就沒有必要──但,長久「制約」下來,如今每一天我其實並沒有唸完什麼書或完成什麼作業,我只逼自己盡快地往前跑、往前跑,完成所謂的「進度」而進度明明是我自己所訂立,在我心裡,偶爾寫在日記,明明都沒有人知道,明明沒做了也不會怎麼樣,但我還是一直一直地逼自己向前跑,以「每天跑完進度」,當作每天的快樂。
這一點,我比我的孩子還粗淺了。我的孩子至少知道娛樂,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那我喜歡什麼?(無語。答不出來)
所以,當我奉勸我孩子,鼓勵我孩子,要努力哦!努力之後一定會成功哦!成功什麼?是成功「我有努力」這件事嗎,還是真的想成功達到某目標?可是,我似乎早已不介意達成某目標,我只在乎我是否努力,因為,努力會給我安全感!而目標達成了以後又有下一個目標,又得付出下一階段的努力。也就是說,達標並沒有安全感,譬如當時賣掉公司頂多只開心一個月而已。對我來說,是努力才有安全感。
以上,真的是活到43歲最重要的新覺悟之一了,從昨天開始,非常驚喜。
另,不知道為什麼,早上對我來說,會想起死亡;被鬧鐘吵醒後,我動作已盡量慢───吃心臟病長期藥已一星期,還真的完全都沒有發作,也讓我「大膽」了,但是因為我又想起了死亡,所以還是盡量的慢動作,避免任何發作之危險,然後我今天想起我很久沒有吃的胃藥,拿起「得喜胃通」看一下裡面的說明,本來只想看有沒有心臟病相關抵觸,卻看到了吃這個治食道炎(癌)的藥物竟有可能引發胃癌,這樣子我又猶豫要不要吃了。
這時候會覺得,所有的機制都不太靠譜,包括我自己對身後事的想像,然後各種準備,都如此脆弱。
昨天我搜尋教育文章時,看到Beyonce的成長故事,它講一個「Alter Ego」概念,以為自己是某英雄人物就會讓自己充滿能量、拚命達標(稱「蝙蝠俠效應」),Beyonce心中的那隻蝙蝠俠叫做「Sasha Fierce」,她在第三張專輯承認了這個心法。當我打算寫進我的專欄文章,卻發現此研究早已有中文的人在寫,像歷史老師呂捷,還是葉丙成教授這種,幾年前就在寫這些,可見的確很多人,依這樣子的外語翻譯傳達,他們就靠這個變成本地代言人。
只限本地,無法出口(到海外),其實現在的西方,比較不看重華人了,可能是因為華人已失去魅力;從前那種清帝國剛被共和取代的超級大國期待似已幻滅,於是,從前的胡適竟可以在紐約時報撰論時局,現今呢?現在的華人英文明明比以前好太多,卻不常有住在亞洲的華人做到此勢。又,《宋式三姐妹》寫得真好,作者將兩大民國領導人孫與蔣的過程都講得很清楚,讓我覺得好像今天才第一次懂了歷史。
開心的和你說話聊天,但可能我自己都沒有注意到自己已經講了很久,過往的往事一直漲上來,我一直講,然後你突然默默的「走掉了」;我知道,是我沒注意時間,已講這麼久。人如果上了年紀,可能不只時間過得很快,和人家講話時間可能也抓不準,怎樣講,其實已經拖了非常久。這樣子真的很不好意思。
繪本開始動,開始請人幫忙,第一步我走出去了。中午我來和夥伴見面用餐,旁邊的桌子,一桌是年輕爸爸帶著三歲小女兒,旁邊有另一位是垂垂老矣、坐在輪椅上的瘦瘦的穿著厚襪的老爸爸,女兒在旁邊用機器點餐。這時候的夥伴,看起來特別的堅毅,看不見孩子的爸爸,都快要滿十年了。這次特別有感,和夥伴第一次這樣聊天不知道已是多久前?猜想應該有三年前?這三年發生的事情太多,以前夥伴就已經看不到小孩,但當時我還沒離婚,先開始辦活動了;夥伴還沒公開寫作,我已先出(女暴)書了。後來我們繼續辦了20幾場活動了,我離婚了,我原本公司也降落wind down了,夥伴的協會成立了,我在家裡全職照顧兩個小孩了,我用英雄爸爸公司繼續努力了,今天主要談的就是我即將計畫出的幾本書,以及本月的幾場和離婚相關的演講及分享,不知道為什麼,今天特別輕鬆。
吃麥當勞,聊太愉快,什麼東西都喝掉了吃掉了,再繼續星巴克,最後,還是時間,還是時間,把我們拉走了。
看到板橋這裡有個大看板,新屋廣告,「爸比,我想要住這裡」───爸爸在這年代什麼都弱一截,只有「名稱」。在台灣好多孩子稱爸爸為「爸比」,這「爸比」比「媽咪」還要好,因為「爸比」是濁音中的非鼻音,而「媽咪」是鼻音,前者比較清脆又清楚。
今早沒有去的讀書會,朋友去了,人數是以前的兩倍,這是非常好的,有這樣的地方讓趨勢者可以集中,互相激盪也互相勉勵,互相有所幫助,爸爸們的聚會可不可以也這樣子呢?為什麼會來這種聚會,因為「好幾個厲害的人」在裡面,不只一位,不只二位,而是「好幾位」,這時候,如果我缺席了,就會覺得可能會「錯過什麼」───沒錯,「怕錯過」是現代人一大罩門,也是凝聚的動力。而我這星期真的比較活躍,開始吃長期心臟病藥,這幾天沒有發作,令我覺得可以安心走出門,享受外面,不用怕那些發作突然間來侵擾,讓我恢復了社交生活。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