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2日,我開始每天寫行銷電子報,起初覺得辛苦,放鬆的地方在於此份電子報至少是封閉的,只有少數人看得到,所以我可以暢快寫、沒網路包袱的寫,到了這個星期六(9月12日),它就會滿半年了!現在這個電子報居然吃掉了我所有破碎的時間,一有時間我就拿起手機,搜尋、搜尋,搜尋,這些的案例都是精挑細選,意圖找到台灣這邊行銷者可以馬上使用的最新鮮案例,但是案例也讓我迷惘,我真的有幫到讀者嗎?讀者真的因為多這麼一兩個案例,或多聽了100個這樣的案例,而真的被幫助了嗎?
昨晚開始想這件事,今天就想得更多了。早上和女兒一起出門,她不太理我,有可能是心情不好,有可能是我一直勸她吃早餐,但想想,昨天兩個孩子在客廳看電視的時候,我在幹嘛?他們寫功課的時候,我又在幹嘛?嗯,我都在「找案例」啊!我都在寫電子報,我都在「工作」,這變成一個每天15小時的工作,我和以往一樣工作得非常認真,認真到把我再次把自己插到電腦上,黏在手機螢幕,最近幾個月經常和小孩說的就是:「等我一下下哦,爸比現在正在上班。」寫作的工作,寫作的上班,不應佔掉我片片碎碎的所有時間啊?所有可以和小孩細細相處的時光都被吃掉了,尤其現在一個單親爸爸,孩子最需要我時正是那些瑣瑣碎碎的時間,他們的呼喚,我回報他們的眼神、反應、關懷,都在這些時間發生,我這個爸爸到底做了什麼?
那,我沒有顧小孩的時候,拿來寫電子報,這電子報又幫了別人什麼?我覺得,似乎並沒有直接幫助到「人之痛點」,這個世界「有我、沒有我」都一樣,我要如何在剩下來的時間仰賴寫作而做的更好?如何幫到人之痛點?要小心。案例的確已經是「量產內容」的最佳方法,此時,任何請我別再做案例、要求我一一客製化回答每個讀者的,都只會讓我「做得更小」。
明天要看心臟科醫生,如果沒有吃藥,他一定會罵人,所以今天早上開始,在你的勸說下,乖乖地吃了。這邊有兩種藥,一種是Coxine,他們說是類似NTG舌下錠,是長效型的,一天兩次,一次半顆。另外一種是Xanax,好像是某鎮靜劑,一天一次,每次半顆,吃下去以後,就不能隨便停藥,停藥反而容易誘發發作。
我下定決心:「吃了!」
吃下兩顆「半顆藥」,和水吞下去,才突然認同,對,這是對的。明明昨天前天大前天心臟很嚴重,我居然還有最後一個念頭就是,不想從從一個「沒病的人」變成一個「終身吃藥的人」,可是,我卻忽略了如果不吃藥可能讓我明天直接上天堂,吃了藥或許反而還有機會可以完全痊癒。我又想起,當時在網路上看到那位80名老翁故事,他60歲開始吃這種藥,吃了20年,還活著。另外一個是這個醫生自己說的,他說他控制他病人血管痙攣「都是靠藥物」,他那個有把握的口氣,令我放心。
也不知道是不是藥物副作用,之後的一個小時,我坐在書桌上居然盹起來,好不容易寄出去。此後今天真的都沒發作,只一直覺得累。早上喝過茶,下午喝咖啡,沒用,坐著就幾乎昏睡,腦子沒有很不清楚,只是想睡;雖想睡卻不累,而前天是不想睡卻好累。
中午和學長約在中信大樓的欣葉小聚,走過去只要5分鐘,我卻開車,來到餐廳,並不覺得到另外一個世界,這裡在12點前就坐進來了包括一桌ABC還有幾個像上班族的OL,學長跟我分享的,雖然是廣告公司我所熟悉的,但是那個氛圍,那個緊張感,那個格局,還有這業界的團隊的移動與更迭,我突然間還有點不習慣,可能是離開有一陣子了,還需要一些刺激才能夠完全恢復我腦子曾經的這麼活絡的超厲害的思絡。
不過這足以讓我感受到這就是真正經營公司的格局,很細,很大,很遠,相較之下,我說出口,我想做爸爸的廣告公司……呃,這是什麼程度的東西?應該說,我說的任何東西,我自己都覺得非常膚淺,不夠深思熟綠,也嘆氣我曾經在這麼完整的產業在裡面經營一個這麼完整的事業,我是有成績單的,然而現在,卻因為想做爸爸事業而有一點「自廢武功」。
晚上一邊打瞌睡一邊上網查文章,天,真的都查不到。一直睡。
論文倒在寫,這兩天一定要交了,我為我這篇論文起了一個很有格局的開頭,雖有點「眼高手低」,動作闊,出手卻小氣,至少將此文摘錄在此,作為記錄:「自上世紀80年代個人電腦革命,乃至90年代網路革命,到了2000年後智慧手機人手一台,接下來是社群媒體發威,每人皆可以在網路上擁有一片天空的此時,『多媒體』對人類的影響已不只是一個休閒、購物方面,而是方方面面的影響到人類如何思考、如何學習、如何生活。我相信有一天,人類將會知道該如何和多媒體相處,一切又會穩定下來,但,我們的下一代正在成長中,他們不可能等到那一天,因此我們現在很多父母『今天』就應該面對孩子與科技的衝突。」
「奇特的是,幾乎所有的21世紀父母,都有意識到手機是孩子最值得面對的問題,各家的教養理念不同,卻共同有這樣的危機意識。不過,縱使有這樣的警覺,目前的父母也只能阻擋孩子變成自己心中最怕的那個手機成癮者,而家長們的經驗都是,這是一場絕對不會贏的戰鬥,只能盡量的延後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最後總有一天還是會將使用權還給他的。」
「筆者自20年前於美國史丹佛大學念完電機碩士,在矽谷工作幾年,恭逢其盛的參與了科技狂潮,回國後再加入創投多年,期間寫了一度頗具知名度的『Mr. 6部落格』,是當年非常少數的與台灣這裡的讀者分享科技界的最新趨勢。趨勢真的是變化得很快,首先,是知識份子的覆沒,網路上什麼聲音都起來了,原本的入口網站被社群網站給代替,小眾的聲音可以因為非常煽動力而被吹成大聲音,也因為製作成本降低,人人都可以當主播報起新聞,其有趣度遠遠大於電視上的新聞的結果就是──逼著主流媒體也跟著大眾化、八卦化、娛樂化。在許多人的眼中,現在眼睛所見、耳朵所聞的一直在打破自己的底線,那,下一代怎麼辦?也就是說,科技的進步是無庸置疑的,但,對下一代的影響卻是一個大問號。」
「曾經鼓吹科技創業的我,在自己育兒的過程中,深深的感到科技的力量。我的孩子出生之時,正好iPhone推出第一代,還不太會走路的小嬰兒就已經可以直覺的『滑手機』,並很快的就認為那是他玩過最好玩的玩具。從此我就像其他父母一樣,視手機為一個潛在的敵人,可能會影響孩子。身邊也愈來愈多的家長是非傳統型的,包括隔代教養、單親教養、新住民等,照顧的力道薄弱,就等於『門戶大開』,讓孩子直接的去承受科技的快速進步,還有那大千的網路花花世界,我們一直想知道到底是怎麼樣?」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