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個快要游到對岸的泳者,終於到了星期五,一星期終於要過去了。早上的文章寫出去以後,它就是過去了,過去以後並沒有特別的高興,但又找不到什麼理由來特別的難過,或許是因為下星期一馬上就到了,這是沒有終止的;我不敢輕言休假,怕下週一再也啟動不了。
接哥哥之前先接你,你和朋友相見,朋友老遠來南港,還送一大包好吃的豆干;這一段路我有愉快一點點,因為豆乾很好吃,環東高架橋很漂亮,也趕上時間接到哥哥放學,我們去買便當。今天是哥哥最後一天暑期輔導,也就是說,下星期兩個孩子都在家裡了,但也只有一星期,這是暑假的最後一星期。疫情的關係,這次暑假只有一個半月,孩子都嚷嚷無法接受暑假即將結束,我說,要覺得開學之後比暑假更開心,才能恆久快樂。開學後,就是秋天和冬天──冬天給我的聯想是一個問號:「我的心臟過不過得了這冬天?」
翻《經典文學》,這些投稿的作者將他們已逝的父親寫的好像應該是歷史裡的偉人,但事實總不夠是。那胡適呢?總該是了吧,當時這麼一個幾乎完美的傢伙,躬逢其盛的遇上朝代更迭及白話文運動,他認為要等很久的十年,一下子打敗那些文言文的重量級護衛者,被全中國立馬接受,他又這麼小心的在政治中保持清明,但仍然被不對盤的那邊給「除名」了。驚覺,原來政治可以把一個人真正成就給銷聲匿跡,歷史只給被允許傳遞下去的傳遞。他曾去美國大學做這麼多場演講,最終還是回到歷史裡面的一顆小小塵埃;哦是的,他有留下日記,但日記又記了太多凡人一樣的瑣碎雜事、你我都會用的語氣。我知道那感覺的,日記的存在就是會拿來寫人生每一天疲累不解的事,有時還對自己的日記不解,為什麼自己天天要寫日記。我記得這些字都出現過在胡適的日記裡,也出現在我的;他的留學時期,哪些老師要考試、出作業,這些也都是我當年高中大學的日記唯一記的──最不應該記日記的就是學生,因為真的很不好看。
中午已呈了一種非常的疲倦狀。好像整個倦意猛爆出來,這時候孩子的吵鬧變特別刺耳,哥哥在車上鬧、又哭,好不容易回到家房間去睡,氣呼呼的把門鎖上。上次已詢價過,若要請鎖匠來開鎖順便幫我們重配每間房間的鑰匙,最便宜要7200元。當初搬來時,心情肯定很雜亂,從房東那裡交接來的這麼多房間鑰匙一大把竟全都不見了。回到家,妹妹又一直希望我陪著她,我趴了一下桌子就被叫起來陪,我已好累好累,冷汗一把一把的爆出來,想休息。
非常疲倦,只能趕快點Uber Eats叫來一杯高山烏龍茶,運費幾乎超過茶本身的價錢,很快就送過來了,我決定就地躺在沙發床上睡(後來發現這一區生了螞蟻!),平常我不會這樣子的,今天已經兩次,還是怎樣都睡不飽。又睡了半小時,妹妹催促下,陪她到樓下打羽毛球,看著妹妹像花一樣的笑容,健康的一張小小臉,這就是我努力的力量之源不是嗎?
原本以為,到了這個月要交一大堆「稿債」,應該是過不去了,不可能做到也來不及寫完,但趕在最後時間之前,我這幾天居然突然的「雲霧漸開」,論文跟科展都是下個星期就要交,現在要多交一份新書提案,那,最後的救援關鍵是什麼?有好幾點,第一,你突然成功的在我家管住了孩子,讓我大受鼓舞,第二,行銷電子報這邊已有比較明確的做法,心緒穩定,然後每做完一樣事情又會帶來成就感,比方說演講的準備,一看到曙光,就慢慢地做完了,做完後,又讓整個成就更有「厚度」,就積極了,像一股海嘯旋風想把所有待做事項全部一口吃下去。
還有一個原因,和前妻那邊離婚的恩怨,由於孩子的傾斜(哥哥這個週末甚至考慮兩天都不去他媽媽那邊)而大為紓解,意外的是,哥哥突然間對我的爸媽(也就是他爺爺奶奶)又開始逆襲,認為他們「無趣」;不過,比起他以前那些問題,這次已經緩和得太多了,雖然仍讓我以前那種很差的感覺又回來。這時候,你的立場蠻堅定的(支持我),我才領會到,說真的,一個家庭男女兩人,一個主外,一個主內,那個主內的(無論是男或女)最「有效」的表現就是「把孩子教好」,讓孩子尊敬長輩,也愛自己爸媽,互相友愛,不偏袒任一家人,如果這樣教成了,那個主外的就會感到「有希望」,說實話,或許我會更愛她(前妻),也願意把我所有東西都給她,謝謝她悉心的教養孩子、把我們全部所愛都結合在一起了──是的,在一個家,心理上,孩子就是這麼重要的。而,相反的,如果在內的那個人,只想到自己的Well-being,把孩子放旁邊,那局勢就完全的反過來了,原本的白天變黑夜了,原本的夏天變冬天了,那個主外的就會很快覺得這個家沒了希望且不知何去何從,結婚亦變得沒有意義且是非常的懊悔──想想,這世上有多少個主內的沒有把孩子教好?有多少個主外的忽視了孩子的重要性,而長期的亂「外包」給錯的人?
妹妹一沒人在,就一定要我陪,我就坐在她旁邊,她看Netflix的《我們這一家》,全日文的,她看的開心。我趁此際又多打了一些字,開始思考教養專欄的寫法:我多想寫些大的題目啊。然後我又睡著了,坐著也能睡,整個頭顱重量往後,又驚醒「扳」回來差點脖子骨折。
教養專欄想寫什麼?我已經沒心情去寫什麼教養,那些教養在大世局下都顯得好「小」。我真的很想寫「現代,對照二次大戰前」(因為我老是覺得現在就像那時候,看,世界各國領導者都是強人且民眾竟無反抗、互相之間也禮尚對方),我看到,二戰結束後美國一度流行起「小兒麻痺」,據調查當時的美國人最怕的第一名就是「核戰」,深怕剛剛落在日本廣島與長崎的原子彈有一天會落在自己的紐約與洛杉磯。第二怕的則是小兒麻痺。從結果論來說,當時的這兩道害怕,居然都沒有發生,在二戰之前與期間什麼狗屁倒倒灶的事都在發生的時候,這兩件危機竟然沒有發生,讓人們活了快快樂樂的又幾乎一個世紀,生活越來越好,科技越來越進步。
要知道,2020年如果我開始寫這些,避掉一些敏感話題,我將可以成為教養理念中第一個開始和孩子討論「世界局勢」的人,如果世界真出現什麼巨大變化,我就變成最務實派,這樣子不是很好嗎?我一直覺得現在太「假太平」了,目前其實有90%的孩子是已經關在家裡沒有上學幾乎半年了,而我們在台灣的不但可以上學,而且是沒有「病」的上學(不像瑞典),這是非常的Surreal。然後再繼續這邊很會「遮消息」的媒體讓大家覺得什麼事都沒發生,不會有戰爭,可以繼續去看誰八卦、誰美女、哪裡好吃……。
晚上接你之後,週五,好開心哪,去吃了菜市場裡的剉冰,你點「清冰」忘了點料,我和兒子兩人拿到的冰真的下面什麼料都沒有,好好笑。之後再到饒河夜市,很難得的吃了烤玉米。
(歡迎點擊這裡追蹤本站,收到明天的續集)
(Mr. 6自1992年開始每天日記,前面28年多的日記刻意隱藏,前所未有的人生公開開源實驗,若你有興趣獲得一份,請來信send.to.mr6@gmail.com借閱一份《完整版日記》)